从大气环境治理看,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加之经济回暖、生产复苏等原因,1-6月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上升5.4% 、北京市同比上升3.1%,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画》(以下简称《大气十条》)目标任务压力巨大。从水环境治理看,部分地区黑臭水体整治进展偏慢,全国工业集聚区环境管理水准参差不齐,地表水总磷污染日益凸显,近岸海域水质有所下降。从土壤污染治理看,仍有16个省份尚未签署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环境品质标准制定等工作亟待加快。从环保领域改革推进看,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等工作推进比较缓慢。

尽管中国政府正在尝试提振经济增长,它也在试图减少雾霾、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类似的话题已经激发了广泛的愤怒情绪。减少困扰中国多地的污染有赖于削减重工业、矿业和煤炭使用量,而这些都是经济的重要保障。在做政府工作报告的同时,李克强也公布了政府的下一个五年规划。其中明确了今年到2020年底减少污染的目标。根据规划,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这几年里减少18%。不仅是空气污染,对很多中国民众来说,渗进地下水和土壤里的工业毒素,即便不比被雾霾笼罩的天空更令人担忧,也同样令人烦恼。他们担心,农村很多地区都受到了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的污染,因此食物不安全。五年规划中包含了扩大土壤污染的监测范围,以及设立数百个农业示范基地和建筑示范工地,演示如何清理有毒土壤的建议。但离找到长久解决办法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