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于2019年12月18日刊发「检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条文」的咨询总结,对《上市规则》及《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的内容进行了修订。新要求将适用于发行人2020年7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政年度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香港联合交易所此次修订重点围绕企业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框架构建、要求披露董事会参与对ESG风险管控的角色定位、鼓励探索气候变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关联,以及进一步强调重要性原则于ESG表现披露和报告编写中的应用。
为方便您阅读,您可以通过以下链接下载相关资料:

载有董事会对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的考量的董事会声明
对企业的机遇:
毫无疑问,ESG相关风险近几年来对于企业而言愈加重要,这不单体现在企业财务表现、合规管理等方面,更是企业为寻求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市场中,一个有效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管治架构和董事会的领导参与是必要的,也是帮助企业规避相关风险和给予持份者对企业长远战略执行信心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管理者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ESG知识和技术欠缺以及ESG管理目标不明确是绝大多数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董事会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和企业ESG风险管理层面的疑惑,勤创永续建议通过更加全面的利益相关者调查(指导性问卷构建)和ESG讲演培训,帮助企业管理层和董事会成员更加有效地建立企业ESG管治架构和目标建设,实现ESG战略政策透明化执行和ESG管理信息标准化披露。
解释汇报原则「重要性」、「量化」及「一致性」的应用
对企业的机遇:
将报告原则透明化无疑可以帮助发行人在满足披露要求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发布ESG报告的目的和价值。尽管对汇报原则的应用披露对企业ESG表现提升本身帮助并不明显,倘若企业能在汇报过程中实现’重要性’、’量化’及’一致性’的有效应用,其报告的标准化和原则统一化将对投资人进行客观评价和跨地域、跨行业和跨年度的非财务数据分析带来巨大收益。
对管理者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对于众多企业而言,应用汇报原则的难度将远小于阐述其应用的过程。汇报原则的不易解读和对解读方法的探索式尝试可能是企业将要面对的挑战。勤创永续建议发行人首先须从上市规则、一般披露、关键绩效指标等要求入手,对原则的应用目的和应用方式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而有效掌握匹配汇报原则的披露内容。
解释汇报范围及发行人挑选特定实体或业务纳入ESG报告的过程
对企业的机遇:
报告披露范围的确定和阐述有助于读者对于汇报的量化和非量化数据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比较,帮助投资人对企业ESG表现的延展性和局限性有更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厘清边界问题可让发行人对披露内容有更加灵活和准确的把握,降低了在数据整理和信息收集过程中不确定性。
对管理者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企业在边界设定过程中的标准拿捏和方法往往不是很明确,对于如何定义哪些业务可以披露而哪些方面则不需要披露毫无头绪。勤创永续建议企业在设定汇报边界时将以下三点纳入考量范围:
- 选取的披露范围没有遗漏实质影响利益相关方(投资人、政府部门、员工等)做出评估和决策所需的重要信息,亦未遗漏反映其重大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的资料;
- 确立组织和汇报边界时明确采用的准则,且有理有据(如股权分配法、控制权法等);
- 于年报中进一步披露相关信息,如不同业务板块和营运地点的业务信息披露。
规定披露已经及可能会对发行人产生影响的重大气候相关事宜,包括识别及减缓已经及可能对发行人产生影响的重大气候相关事宜,及要求发行人说明其应对的行动
对企业的机遇:
气候变化是决定我们这个时代特点的问题。对于某些行业的企业,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影响是长期持续且切实存在的。如今随着投资者对环境友好型资产的需求不断增长,向投资者提供有效且真实的气候风险管控的信息对于企业而言是一项不可回避的披露重点。对于企业本身而言,应用情景分析等有效方法科学地评估气候变化对其价值链和产品服务生命周期可以帮助其了解所处行业特殊性,从而极大提升其气候风险的适应力。
对管理者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实体风险亦或过度风险均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估值、财务健康、品牌效益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若企业对风险管理不予以足够重视,并不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气候变化和提出有效管理预案,其所带来的政策变动和市场波动将导致企业付出巨大代价。因此,勤创永续建议企业采用TCFD建议中的要求,对企业本身进行全方位立体式体检,协助其了解其所面临的气候风险。
修订「环境」关键绩效指标,规定披露相关目标,包括说明在排放量、能源使用、用水效率和废弃物管理等方面的政策管理和目标建立
对企业的机遇:
对部分环境范畴下指标的修订和细化可以帮助企业从‘合规披露’向‘有效管理’方向过度,循序渐进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管理系统和平台,对其环境表现实现动态追踪和进展评估。从长远来看,逐步用前瞻性数据量化企业环境相关政策,有助于投资者深刻了解企业可持续发展愿景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企业实践呼应。
对管理者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对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而言,进一步要求其短期内科学化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环境数据难度较高。披露结果不准确和相关目标建立不合理可能会间接导致报告整体质量和可比性降低。勤创永续建议对相关核算方法和统计水平有限的企业采用ISO14064、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等国际标准和指引,或咨询合资格的专家协助企业对专业性较高的数据进行整理核算。
将所有「社会」关键绩效指标的披露责任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释」
对企业的机遇:
在联交所同时发布的‘有关2018年发行人披露环境、社会及管治常规情况的报告’中,不难发现许多样本发行人就不少社会范畴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了汇报。随着社会范畴披露要求的进一步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释」,企业的人才管理、供应链风险控制、反贪污政策执行等信息披露可以帮助企业回顾和反思其政策落实和文化打造方面的表现和不足,同时所披露的企业风险管理质素亦对投资者而言十分有用。
对管理者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新的关键绩效指标会另中小型企业在按要求执行政策和汇总披露方面负担加大,需要厘清的具体要求和涵盖范围增多。勤创永续建议发行人应于企业内部对ESG管理团队或相关负责人进行培训,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协调,建立数据管理平台,帮助其在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面做到井井有条。从长远来看,建立企业自己的ESG数据管理平台和信息搜集工具对企业节约成本和法律合规有很大价值。
将刊发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的期限缩短至财政年度结束后五个月内
对企业的机遇:
有关2018年发行人披露环境、社会及管治常规情况的报告’中显示,大部分发行人选择在年报刊发的同一天发布ESG报告(约63%)。对于投资人而言,与年报刊发时间保持一致亦或尽可能地缩短与年报相距的时间可以提升ESG汇报的及时性和相关性,另其披露的非财务绩效指标能够有效地与企业财务信息相结合,从而让投资人做出合理投资决策。另一方面,缩短后的报告时限既保证企业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收集和验证数据,又鼓励其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确保集团可持续发展建设和ESG政策得到有效实施,有助于企业对ESG报告更加重视,建立完整的数据收集、上报、鉴证、汇总和披露流程。
对管理者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毫无疑问,即将实施的刊发时间将或多或少地对发行人在安排年度ESG报告管理和流程上产生影响,有可能间接导致由于人手安排不足、数据整合不到位等原因而造成的汇报质素下降。勤创永续建议发行人在ESG报告的准备工作中遵循标准化流程,即组织、策划、界定、启动、研究、撰写、发布和总结,构建科学适用的汇报流程标准,突出企业社会责任的行动逻辑和完整生态的重要性。
鼓励发行人寻求独立验证以加强所披露ESG资料的可信性
对企业的机遇:
鼓励第三方质量保证的目的是改善ESG报告的可信度,弥合发行人和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鸿沟,提升披露信息的有用性。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息披露包含一系列量化和非量化表现,而这些数据通常难以用货币单位衡量,因此其准确性和代表性在未经验证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应用系统化的审验标准,企业能够实现:
- 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可信度;
- 降低数据质量风险,开启报告价值管理新时代;
- 加强董事会和管理层层面的参与;
- 优化企业内部报告和管控系统;
- 通过强化相互理解和沟通,对国家战略、社会需求、行业定位和企业禀赋等方面有更深的理解。
对管理者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寻求第三方认证的成本问题和其良莠不齐的鉴证质素显然是企业在今后ESG报告准备工作中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勤创永续建议企业须在对国际和行业验证标准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对第三方验证机构的专业背景和服务流程进行评估及合理安排。除此之外,企业亦须组建尽职高效的工作团队,在素材搜集、对外联络等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第三方验证工作组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