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募基金ESG评级
- 在九月下旬举行的“2020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绿色金融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公募基金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评级”。
- 为综合评价基金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财大绿金院开发了国内首个本土化、系统性、普适性的ESG公募基金评级体系,以期填补国内市场公募基金ESG评级的空白。
- 该指标体系将对投资者、资产管理行业等产生诸多积极影响,包括:引导更多的投资者积极参与负责任投资、提升资产管理机构抗风险能力、推动基金公司将现有产品向ESG价值投资方向转型、进一步促进资产管理行业深化改革的同时推动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9月22日,在联合国大会年度会议上宣布,中国将使用更强有力的气候目标,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如何控制其排放,对于整体减缓全球变暖至关重要。
- 在演讲中,习近平同时呼吁各国“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习近平表示「人类不能再忽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
- 习近平表示,中国将“于2030年前”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此后总排放量将开始下降。
香港ESG政策
ESG报告指引
- 港交所上市科首席营运总监伍洁旋表示,今年7月港交所新修订的《ESG报告指引》的焦点是董事局的讨论、参与及辨识ESG的重大风险过程。
- 在新规定下,上市公司需要强制披露ESG相关的董事会声明,包括董事会对ESG事宜的监管、对ESG管理方针与策略,以及如何检讨ESG目标达成进度。
- 此次修订的目标是想推动董事局主导去管理ESG,充分履行其在ESG事宜上的职责。
- 除加强董事参与外,新规定还要求强制披露《汇报原则》、在「环境」范畴下引入气候变化相关的新层面、把「社会」范畴的关键绩效指标提升至「不遵守便解释」,并缩短刊发ESG报告时限,以促进ESG披露的透明度。
IPO指引信
- 上市公司在港挂牌后,均需遵守ESG的相关规定,而港交所7月已修订供IPO申请人的指引信,强调IPO申请人的董事会在上市过程中须确保建立企业管治及ESG机制,令其在上市时符合港交所在企业管治及ESG的要求。
- 港交所上市科首席营运总监伍洁旋强调,ESG不是上市后的事,企业在申请上市时已经需要制定其ESG机制,保荐人在协助IPO上市时也一定要包括及考虑ESG风险。
- 若有重大的ESG风险,在上市文件及招股书都应该要列明,于审核时IPO申请人亦要披露有什么ESG风险及如何去控制。
- 港交所建议IPO申请人尽早委任董事,以便其能够共同参与制定必要ESG机制与政策。
行业研究

ESG披露要求
- 对于港交所于7月更新的ESG披露规定进一步加强董事会在ESG事宜上的管治及角色,香港董事学会行政总裁徐尉玲表示,董事会是公司最高领导,对企业管治负全责,董事应该把ESG的课题放在议程上,并扮演更主动的角色。
- 香港董事学会在「香港上市公司企业管治水平报告」调查中发现个别公司的董事会在ESG事宜参与度较高,但亦有不少公司仍须努力,而这也反映出某些公司进程慢或了解和参与不足,需要加强推动ESG相关的教育及培训。
- 徐尉玲认为,虽然董事会在ESG议题上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上市公司毋须刻意引入ESG专才作为董事,若有需要可外聘专业顾问协助解决ESG相关问题。
- 徐尉玲提醒,关注ESG议题对上市及非上市公司同样重要,有助于显示其社会贡献和价值,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公司ESG报告建议
- 对于港交所对上市公司的ESG报告要求进一步提高,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董事兼风险咨询服务总监郑文汉称,一份具质素的ESG报告需具备立体化的内容,除满足监管机构要求外,亦应同时制定出3至5年的ESG发展策略,以及解释如何应对包括气候变化等更长远的ESG风险。
- 立信德豪去年曾随机抽样检视500间上市公司的ESG报告,调查中发现,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有就ESG定下管理目标。
- 郑文汉认为,企业可参照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17 SDGs),协助其设立ESG策略目标,有助其ESG报告与国际标准接轨,实践正面影响,并借此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
- 对于在ESG新规下,港交所鼓励上市公司对其ESG报告进行第三方认证,郑文汉表示,第三方认证确有助提升持份者对ESG报告内容的信心,但现时本港尚未有一套业内公认的认证框架,不同的机构会采用不同的认证方法 。
在外聘基金经理的选拔纳入ESG指标
- 香港金融管理局自2月起,在外聘基金经理的选拔、聘任及监察过程中,都纳入了ESG因素为评核指标之一。
- 外汇基金投资办公室首席风险官刘慧娟表示,金管局一直强调ESG对投资回报和风险有好处,希望外聘基金经理都信纳相同理念。
- 外汇基金投资办公室风险管理及监察主管张锦堂解释,在选拔过程中,外聘基金经理需阐释如何把ESG融入投资决策,在获聘后,亦需每年向金管局报告在ESG和可持续性投资上的工作及进展。
- 若外聘基金经理在每年的全面检讨中表现不理想,金管局会减少分配予该基金经理投资的资金以示警戒,甚至会解除聘任。
气候变化的影响
- 由于气候变化将对人们的投资方式构成重大影响,施罗德基金首席经济师及策略师Keith Wade 表示,将ESG标准融到基金分析中,有助投资者理解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潜在影响。
- 分析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可能会对寒冷地区成熟市场的生产力有所提高,或可带来具吸引力的投资机遇。
- 而最受负面影响的将会是温暖的国家,并集中在新兴市场,例如印度、新加坡、澳洲等。
- 此分析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不同地区的表现很可能长期存在差异,意味着因应气候变化风险而采取主动策略管理不再是一个选项,而是必须作出的行动。
气候变化风险管理
- 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于2020年锁定了244家分布于美国、欧洲及亚洲市场,在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或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披露方面进展欠佳的上市公司,充分利用其投票权,敦促公司管理层改善。
- 贝莱德亚太区投资督导团队主管Amar Gill表示,目前已经对当中53间公司投下反对票,其余191家公司则纳入观察名单,并将给予12-18个月时间改善;若期限内其ESG信息披露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贝莱德便会对公司管理层投反对票,以保障并提升客户的投资价值。
- 气候变化议题已被纳入为上市公司业务风险的一部分。因此,不愿意披露ESG信息的公司会被认定为风险较高。
- 在今年上半年,一系列ESG版本指数基金录得显著的资金流入,反映出投资者对于具可持续发展公司的兴趣正不断增加。